古语所说:“高山好茶,借水而发”,好山有好水,好水出好茶。
梅州地处中南亚热带过渡地带,全市境内千米以上的高山有140多座,常年云雾缭绕,有非常适宜茶树生长的生态环境;有华南区最大的富硒土壤资源1040多平方公里,造就了嘉应茗茶天生的健康品质。
梅州客家茶文化底蕴深厚,种茶饮茶习惯传承千年。据考古,梅州远在公元800~1000年间的唐末五代至北宋初期,就有饮茶习惯,公元960~1280宋朝年间《惠州府志》中也有长乐(今为五华县)生产土茶的记载,在明代时期茶叶遍布全市,清代期间相继出现多个名茶产区,素有梅县清凉山绿茶、兴宁官田绿茶、五华天柱山绿茶、丰顺马图绿茶、平远锅叾绿茶与南台绿茶、蕉岭黄坑绿茶和大埔西岩乌龙茶等八大地方历史名茶。
1860年汕头僻为商埠后,茶叶成为外销商品,梅州市的茶叶远销东南亚诸国,品质优异,深受消费者欢迎,在华侨中享有盛誉。

大埔西岩山茶山
兴宁官田茶山



